英語小學補習班
,成都小學生課外輔導培訓機構哪家好
戴氏教育小中高課外輔導培訓,專注文化課補習培訓30年,針對小學生學習習慣、學習方法、學習興趣的培養(yǎng)和教導,從基礎上矯正學習能力,為以后打下良好基礎
本單元教學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,包括兩部分內(nèi)容:一部分是用第幾排第幾個以及類似的表達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,另一部分是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個方向,并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。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周圍世界和生存空間,便于描述、交流空間里的事物與現(xiàn)象,從而發(fā)展空間觀念。教材編寫十分注重創(chuàng)設學生熟悉的、感興趣的、現(xiàn)實的空間情境,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(jīng)驗或常識,充分地觀察、操作、判斷、交...
,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
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,成都小學文化課補習上百校區(qū),就近咨詢,專屬定制學習提升方案
教學內(nèi)容
蘇教版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(shù)學》二年級(上冊)第88~89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。
教學目標
1. 使學生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,60個小格;知道時針、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;知道1時=60分。
2. 使學生初步建立1時、1分的長短觀念,養(yǎng)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。
3. 培養(yǎng)學生的觀察能力、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;體會數(shù)學來源于生活,又應用于生活,增強數(shù)學應用意識。
教學過程
一、導入新課
談話:(出示實物鐘)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?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(jīng)認識過鐘表,而且還認識了整時。同學們看現(xiàn)在是幾時?(上午8時)每天的這個時候你們在做什么?你能說說我們都在什么情況下用到鐘表嗎?(學生自由發(fā)言)
揭題:同學們說得真好!的確,時間就像我們的伙伴一樣時時刻刻跟著我們,我們一定要認識它才行。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看鐘表的方法。(板書: 認識時和分)
[說明: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(jīng)驗出發(fā),通過看實物鐘認整時,既復習了舊的知識,又加強了數(shù)學與生活的聯(lián)系,調(diào)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]
二、探究新知
1. 認識鐘面。
(1) (電腦出示鐘面模型)引導學生觀察鐘面,提問: 從鐘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?
學生可能會說:
鐘面上有12個數(shù);鐘面上有2根針,又粗又短的是時針,又細又長的是分針;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。
(2) 指出: ① 從12到1這兩個數(shù)之間是一個大格,數(shù)一數(shù)你的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?
② 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,相鄰兩個點之間是一小格,數(shù)一數(shù)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?12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?在你的鐘面上數(shù)一數(shù)或算一算,看誰數(shù)的方法又清楚又快!
(3) 小結: 我們剛才通過數(shù)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、60個小格。時針、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以及多少個小格來計時的。
2. 認識時針、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。
(1) 認識時針。
① 電腦出示12時的鐘面,提問:鐘面上現(xiàn)在是幾時?(12時)
電腦演示時針從12走到1,提問: 現(xiàn)在是幾時?時針有什么變化?
提問:時針走一個大格,是多長時間?結論: 時針走一個大格,就是1小時。
② 動手實踐: 讓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,要求讓時針走1小時。
③ 口頭練習: 時針走3大格是幾小時?時針從12走到5,走了幾小時?
(2) 認識分。
① 電腦先出示1時的鐘面,再出示1時零1分的鐘面,提問: 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?(分針走了1小格)你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嗎?結論:分針走1小格是1分。
② 口頭練習: 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?走3小格呢?結論: 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。
③ 動手操作: 請你在學具鐘上撥一撥,要求讓分針走5分鐘。提問: 分針走了幾小格?再撥一撥,要求讓分針走10分鐘。提問: 分針從哪兒走到哪兒?走了幾小格?
④ 練習: 分針從12走到3,走了多少分?分針從1走到5呢?你是怎樣想的?
3. 學生動手操作,感知1時=60分。
(1)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鐘,把鐘調(diào)到12時。
引導:在鐘面上撥一撥,分針走60個小格,觀察一下時針有什么變化?你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(學生動手操作后,先讓學生講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,再用電腦演示加以證實)
(2) 提問: 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個小格,時針走了1大格,分針走60小格是多長時間?時針走1大格是多長時間?這說明了什么?(板書: 1時=60分)
[說明: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數(shù)出鐘面上的小格,既培養(yǎng)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,又使學生主動掌握了新知;通過讓學生動手撥鐘表,以及進一步的觀察、比較、分析,既探索出了1時=60分,又培養(yǎng)了學生觀察、分析的能力。]
4. 感受1分的長短。
(1) 引導: 1分到底有多長,我們可以做些什么?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。
(2) 分組實驗: 第一大組做口算題,第二大組做眼保健操,第三大組寫生字,第四大組數(shù)脈搏。教師計時。
(3) 提問: 誰來說說1分你都做了什么?
(4) 小結:你看,我們用1分能干這么多的事情,所以同學們要珍惜每1分的時間。
[說明:這里通過活動,不僅讓學生親身體驗了1分有多長,初步建立了1分時間長短的觀念,而且還使學生感受到1分時間雖短,但也可以做一些事情,要珍惜每1分。]
三、鞏固練習
1. 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。1小時有多長呢?讓我們來看想想做做第2題。
一節(jié)課是()分,課間休息()分,再加上()分是1小時。學生回答,教師填寫并提問: 為什么說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時呢?
談話: 1小時的時間原來有這么長,在1小時里當然也能做很多事情?;厝枂柲愕募议L,他(她)1小時里能做哪些事?
2. 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。
談話:同學們今天表現(xiàn)得真不錯。小強、小紅和小明三個小朋友也想來考考大家。看看他們都提出了哪些問題。(引導學生從圖中搜集信息,并逐一解決)
仿照第3題小朋友提出的問題,同桌互相提問并解答。
[說明:練習的設計既有梯度,又加強了與生活的聯(lián)系。同時重視學生間的協(xié)作,激發(fā)了全體學生參與數(shù)學活動的興趣。]
四、自我總結,深化認識
教學內(nèi)容蘇教版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(shù)學》二年級(上冊)第30~31頁的例題、試一試和想想做做。教學目標1.讓學生經(jīng)歷平均分物體的活動,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點,會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,將一些物體分成若干份。2.在活動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。3.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,提高學習數(shù)學的興趣,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識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、相互交流的態(tài)度。教學過程一、創(chuàng)設情境,初步感...
提問:今天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,你有哪些收獲?你準備用所學的知識去做些什么?
[說明:新課的結束,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。教學應由課內(nèi)走向課外,由書本走向生活,讓學生用積極的心態(tài)把數(shù)學課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中去。]
【蘇教版數(shù)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認識時、分】相關文章:
本單元教學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,包括兩部分內(nèi)容: 一部分是用第幾排第幾個以及類似的表達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,另一部分是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個方向,并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。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周圍世界和生存空間,便于描述、交流空間里的事物與現(xiàn)象,從而發(fā)展空間觀念。
教材編寫十分注重創(chuàng)設學生熟悉的、感興趣的、現(xiàn)實的空間情境,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(jīng)驗或常識,充分地觀察、操作、判斷、交流,在內(nèi)容豐富的活動中體驗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。
1. 用兩個第幾確定位置。
一年級(上冊)教材結合認識10以內(nèi)的數(shù),安排了用第幾確定位置的內(nèi)容。如若干個小朋友排成一行,其中某個小朋友是從左往右(或從前往后)數(shù)的第幾個。本單元的第一道例題里,許多小動物排成若干行做操,僅用一個第幾無法確定某個動物的位置,需要兩個第幾,如第3排第4個。這樣的描述不僅準確地說出了物體的位置,還是以后用數(shù)對確定位置的基礎。
(1) 在現(xiàn)實的情境里體會排與個的含義,以及數(shù)的方法。
教材用貼近生活實際、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表達位置。例題的圖畫里,猴在第1排第1個和熊在第2排第3個告訴學生兩條信息: 一是其他小動物的位置也要用第幾排第幾個這樣的話來說,二是怎樣在這幅圖里數(shù)出排與個。按兩個動物說的位置,第1排、第2排是從前往后數(shù)的,第1個、第3個是從左往右數(shù)的。這些數(shù)的方法,不應是教師告訴學生的,而是學生在情境中體會,并通過交流逐漸明確的。
想想做做第1題選擇樓房和書柜的情境,也要利用猴住在第2層第3號,第1層第2本是《新華詞典》這些已有信息,體會圖中層與號、層與本的排列順序,才能正確回答問題。
(2) 在開放的問題中體會兩個第幾確定位置是必要的、合理的。
例題要求說出其他小動物的位置,圖畫里有許多小動物。如果只說第幾排或者只說第幾個,都不能確定某一只動物的位置。確定每只動物的位置需要同時說出第幾排與第幾個,這就體會了兩個第幾確定位置的必要性。各只動物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,說出位置的第幾排第幾個就不會完全相同,這就體會了兩個第幾確定位置是合理的。上述體會,要在大量說的練習中才能獲得。
想想做做第3題由教師指定第幾排第幾個,學生在相應的格子里擺(或畫)圖形,寓數(shù)學內(nèi)容于游戲中。如果適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、可以比較的位置,如第3排第4個與第4排第3個,不僅有助于掌握確定位置的知識,還能進一步體會兩個第幾確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學與合理的。
(3) 在生活情境里應用確定位置的知識。
想想做做第2題在劇場里找座位,體會確定位置是生活中經(jīng)常遇到的事情。劇場里的座位是用兩個第幾的方式確定的,一個劇場的座位號是從左往右依次編排的,另一個劇場把雙數(shù)號和單數(shù)號分開編排。根據(jù)圖畫中3個小朋友拿的票上的排數(shù)與號數(shù),幫助他們找到座位。這道題要組織學生交流找座位的方法,體會怎樣找能方便些。如前一個劇場里,可以先找到排再對號;后一個劇場找到排以后,還要找到單號區(qū)或雙號區(qū),才能對號入座。
第4題在教室里說自己和同學的座位,也是生活里的事情。有些學校習慣用第幾組第幾個的方式描述,也有學校會用其他方式描述。教材在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位置以后,還鼓勵其他的說法,滿足廣大地區(qū)的習慣和需要,也給學生創(chuàng)造性地使用兩個第幾確定位置提供機會。
2. 用東、南、西、北描述位置關系。
東、南、西、北不僅是生活常識,也是數(shù)學里用來描述方向和路線的知識。教材編排了兩道例題,前一道例題教學現(xiàn)實生活空間里的東、南、西、北,要求知道這四個方向,并在已知其中一個方向的時候,能辨認另外三個方向。后一道例題教學地圖或平面圖上的東、南、西、北,要求看著平面圖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。
(1) 聯(lián)系生活經(jīng)驗,認識生活空間里的東、南、西、北。
太陽從東邊升起是大多數(shù)學生已經(jīng)知道的常識,教學從這里開始。例題的圖畫里,女孩向著太陽走在上學路上,茄子卡通的提問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意在聯(lián)系學生的已有經(jīng)驗。然后創(chuàng)設小明面向太陽站立的情境,讓學生進入這個情境,看著圖畫在教材上分別填出小明的后面、右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。由于小明的朝向與學生是一致的,他的雙臂平伸,圖畫里還標出了東、南、西、北,因此學生能夠正確地填出各個方向。教材精心安排填方向的次序,前面是東已經(jīng)寫出,讓學生填出后面是西,右面是南已經(jīng)寫出,讓學生填出左面是北,能方便學生記憶這四個方向。
(2) 借助肢體活動,學會辨認方向。
試一試可在教室里活動。先面向東(由教師告訴學生東面)站立,右手側平舉,說出右面的方向。這時要聯(lián)系小明面向東站立的情境,才能知道右面是南。在回答面向南站立,右面是什么方向的時候,要想像情境圖里的小明向南站立,他的右面是西。照這樣繼續(xù)說面向西站立,右面是什么方向就不困難了。這一項活動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東、南、西、北這四個方向,根據(jù)東、南、西、北的次序,面向什么方向,右手側平舉指的就是下一個方向。能幫助學生達到根據(jù)一個方向辨認其他方向的要求。另外,試一試在面向南、西站立時,既要說右面的方向,也要說左面的方向;當面向北站立時,說出背后的方向。這些都讓學生深刻體會東與西、南與北是相對的,也有助于記憶和辨認方向。
想想做做第2、3題分別說說教室、操場各個方向有些什么,可以先告訴學生某一個方向,讓他們用上面的方法說出另外三個方向,從而掌握辨認方向的方法。
(3) 從現(xiàn)實空間過渡到平面圖,認識平面圖上的方向。
地圖和平面圖上的方向是有規(guī)定的,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個規(guī)定,還要體會這些規(guī)定是合理的。
第60頁例題以第59頁第3題為生長點,先回想操場的東、南、西、北面各有些什么,并記錄在教材提供的平面圖上,通過填圖知道上北下南、左西右東的規(guī)則。這樣就很自然地把現(xiàn)實空間的方向過渡到平面圖上,還能把記憶和辨認現(xiàn)實空間里方向的經(jīng)驗遷移到平面圖上。以后出現(xiàn)的平面圖上,通常都只用一個朝上的箭頭標出北面,其他的方向由學生自己辨認。
(4) 引導學生描述平面圖上的物體間的位置關系。
東、南、西、北用于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。第60頁試一試用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描述,四個小題各有內(nèi)容。第(1)個問題通過松鼠住在小兔的兩面和小貓住在小兔的東面,體會方向詞能表達位置關系,描述時要說清楚什么在什么的哪面,不能簡單地說成什么在哪面。第(2)個問題通過小鹿住在小兔的南面和小兔住在小鹿的北面,體會位置關系是相對的,只要知道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哪一面,就能推理得到另一個物體在這個物體的哪一面。第(3)小題和第(4)小題,體會某個物體與不同物體比,位置的描述是不同的。
【人教版數(shù)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位置和方向】相關文章:
,
小升初文化課銜接班報名
文化課補習培訓班,銜接補習班,打好基礎,無縫銜接新學期課程。
,教學內(nèi)容:蘇教版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(shù)學》二年級(上冊)第2223頁有趣的七巧板。教學目標:1、通過拼圖,體會圖形的變換,發(fā)展空間觀念。2、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(shù)學的興趣,培養(yǎng)與同學的交往,合作意識。3、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(fā)展想象能力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意識。教學重點:感悟平面圖形特點,培養(yǎng)學習興趣,發(fā)展空間觀念。教學難點:創(chuàng)造性地拼圖。教具準備:課件,師、生每人一副七巧板。教學過程:一、動畫演示,引...
成都小學補習培訓學校
成都小學暑假文化課補習班,專注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咨詢028-66005882